Skip to main content
  1. Docs/

活在当下

·1 分钟· 0 · 0 · ·
观后感
作者
CUIBEEE
保持真诚和愚钝

“活在当下”,一句被滥用到人人听了几乎都要皱眉的程度,皱眉并非是因为这话多让人讨厌,一方面是人人都知其理,但很难做到,其实也是,很多人说这句话既是劝慰别人,但又何尝不是在劝自己;另一方面是,说的人多了,那么讨厌的人也就多了,从小众走向大流,那么必然会有其他的小众群体来抵制,有时候小众讨厌的不是道理本身,而是道理是大众所广为流传的。为什么又提起这句话,是因为最近看的一些书和影视,都在有形无形中传播这个思想,让我又重新陷入思考,觉得这句话真得很妙。

在看《史蒂夫·乔布斯传》的时候,了解到拉姆·达斯这个作家写的一本书《Be Here Now》,在书里被翻译成《此时此地》,然后找了很久这本书的电子版都没找到,偶然的一次搜索,发现这本书出版过一次,但译名是《活在当下》,又在网上寻找这本书,还是没有找到,甚至在某宝询问了查找资源的渠道,也并未得到回复,当时我心想这是什么绝本,大概是无缘了吧,就把找这本书的事搁置下了。

前一段时间很火的一部电影《瞬息全宇宙》,在网上被两极分化地评论。我很喜欢这部电影,甚至在看完电影之后就想二刷一遍,这是一部让我边哭边笑、到了感动之处又狂哭的电影,在快结尾的部分我的眼泪没有停止过,并不是被影片之中流露的亲情、爱情所感动,而是惊叹于编剧的脑洞和处理技巧。

最令我震撼的是石头宇宙,妈妈和女儿化为两块大石,守望着一望无际且一无所有的荒漠,她们之间进行了一场充满哲理但又令人怅然的对话,非常的虚无主义。女儿制造贝果并不是想毁灭世界,而是为了毁灭自己。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任意穿梭,拥有了成千上万个自己的记忆,就愈发感觉事物的微不足道和自我的渺小,于是她希望妈妈也变成和她一样的人,她觉得妈妈也会和她一样做出同样的决定。

结局是当然没有,而且她也挽留了每一个要离开的人,当女儿对她说放自己走,她一度动摇选择了放开,最后还是对女儿说了“我想和你在一起”,结局是皆大欢喜。而被很多人诟病的就是这个happy ending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团圆美满结局就成了过街老鼠,似乎悲剧结尾才是一种正确。还有很多人说看到妈妈的挽留就觉得窒息,东亚的父母什么时候才能放开子女,如果换做是以前的我,应该也是这么觉得,但现在的我却完全不这么看。

为什么会感到虚无?无非是看得太远,眼前的路都没踏平,就要去想这条路的尽头其实就是个黑盒子,人人都要躺进去的,那能不虚无吗?这部电影里让我感动的部分就是一种慈悲心,一种善心,甚至能让人感觉到禅意,在光怪陆离的花花多重世界背后,每个人都有直击心灵的一瞬,人其实就是为了这些瞬间活着的。我们会失去,我们终将失去,但我们曾拥有,我们曾获得,我们不断地充实自我,这些就是对抗虚无的意义。

而就在前几天了解了一个电子书网站,随手搜了下,结果搜到了《活在当下》,没有想到时隔一个月我终于找到了这本书,下载翻阅了之后,内容并不算很惊喜,主要讲的是拉姆·达斯在中风之后心态发生了截然的变化,有的人认为这种思想是对抗病痛所捏造出来的,也有人说这种话太老生常谈。确实,书里提到的观点并不是新鲜事,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,甚至有了温故知新的意味。

我又想起了之前看的阿德勒,突然觉得这些大家的思想都有一些相通,尽管运用不同的比喻,但无论是张伯的外套又或者是脚下的舞台,都在告诉我们专注于现在。这件事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很难,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、鼓舞自己,它需要去实践,去真正地落在实处。不要想太多,去做就好了。

频频回头的人走不了远路,只看向远方的人也会觉得脚下路漫长,唯有着眼于脚下的每一步,勇敢踏出下一步,才算是真正的活在当下。

Related

换个角度看世界
·1 分钟· 0 · 0
观后感
消失在夜晚的潜水艇
·1 分钟· 0 · 0
观后感
少想多做
·1 分钟· 0 · 0
碎碎念
没有一种不会起球的生活
·1 分钟· 0 · 0
碎碎念
你是否有被讨厌的勇气
·2 分钟· 0 · 0
读书笔记
Never Knows Best.
·1 分钟· 0 · 0
碎碎念